經營項目
道路施工
道路通常是指為陸地交通運輸服務,通行各種機動車、人畜力車、馱道路工程
騎牲畜及行人的各種路的統稱。道路按使用性質分為城市道路、公路、廠礦道路、農村道路、林區道路等。城市高速干道和高速公路則是交通出入受到控制的、高速行駛的汽車專用道路。
按服務范圍及其在國家道路網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分為:①國道(全國性公路),包括高速公路和主要干線;②省道(區域性公路);③縣、鄉道(地方性公路);④城市道路。前三種統稱公路,按年平均晝夜汽車交通量及使用任務、性質,又可劃分為五個技術等級。不同等級的公路用不同的技術指標體現。這些指標主要有計算車速、行車道數及寬度、路基寬度、最小平曲線半徑、最大縱坡、視距、路面等級、橋涵設計荷載等。
發展
道路伴同人類活動而產生,又促進社會的進步
道路工程
和發展,是歷史文明的象征、科學進步的標志。原始的道路是由人踐踏而形成的小徑。以后要求有更好的道路,取土填坑,架木過溪,以利通行。當人類由原始農業到馴養牲畜后,逐漸利用牛、馬、駱駝等乘騎或馱運,因而出現馱運道。車輪的發明使陸地運輸從此進入馬車交通時代。巴比倫、埃及、中國、印度、希臘、羅馬等文明古國,為了軍事和商旅的需要,道路工程都有輝煌的成就。古波斯大道、歐洲琥珀大道、中國秦代棧道和馳道, 已有數千年歷史。橫貫亞洲的絲綢之路,對東西方文化交流起到巨大影響,中國古代發明也從此傳播世界。中國歷來重視道路的規劃、修建和養護。古代道路工程有卓越創造,秦筑馳道,漢唐通西域,各國商旅興盛。18世紀中葉,現代道路工程開始在歐洲興起。1747年第一所橋路學校在巴黎建立。法國P.-M.-J.特雷薩蓋、英國T.特爾福德和J.L.馬克當等工程師提出新的路面結構理論和實踐,奠定了現代道路工程的基礎。1883~1885年德國G.W.戴姆勒、C.F.本茨發明了汽車,開創了以汽車交通為主的現代道路工程的新時代。1931~1942年德國建成高速公路網,為汽車交通提供了安全、迅速、經濟、舒適的行車條件。
展望
預測表明,汽車客貨運輸在世界大部分地區仍將繼續存在,多數地區還在持續穩步增長。在人口繁密的市區,交通量不斷增加,堵塞現象日益嚴重。未來市區快速干道的發展,由于用地緊張,為將有限的地面留給行人和少數當地服務車輛,被迫修建高架線路或隧道。山區
聯邦德國高速公路
公路在交通量日增的條件下,為避免急彎陡坡、縮短里程、減少事故,為節約運行時間和燃料,隧道和高架構筑物工程也將有較大發展。
道路安全繼續受到重視。許多交通事故也要從道路工程本身找原因,必須接受經驗教訓,預防補救。為適應運量激增的需要,應增加車道并提高路面等級。為防護車輛撞向固定剛性目標,多采用易碎標志和輕型標柱。防護工程也要采用減震設施,使嚴重事故大為減少。各種電子自動控制系統在交通管理上的運用,將使交通安全得到更可靠的保證。
當前以石油為燃料的內燃機所造成的空氣污染、噪聲、振動等汽車公害
道路工程
日益嚴重。汽車技術發展的動向是:采用重量輕、工藝性能好或耐高溫、隔熱的新材料,如有機復合材料和陶瓷復合材料等代替鋼材;改進新動力如絕熱發動機、燃氣輪機、斯特林發動機等取代原有的內燃機;發展電能和氫燃料取代石油能源。以減輕公害、提高熱效率和燃料經濟性,從而降低運輸成本。汽車的革命勢必促進道路工程各方面相應的變革。
電控自動化公路正在考慮發展,在汽車駛入時即被同步引入導向系統,控制其車速及行程并保證絕對可靠的駕駛質量。當高頻電磁電動機得到發展并應用到公路上,則將出現車速超過200公里/時的自動控制的超高速公路。
學科內容
道路網規劃和路線勘測設計
道路網規劃應考慮各種交通運輸綜合功能的協調發展,路網布局的完善。路線勘測設計則應根據國家制定的分級管理和技術指標,
道路工程
選定技術經濟最優化的路線,對平、縱、橫三個面進行綜合設計,力爭平面短捷舒順、縱坡平緩均勻、橫斷面穩定經濟,以求保證設計車速、縮短行車時間、提高汽車周轉率。對路基、路面、橋梁、隧道、排水等構造物進行精心設計,在保證質量的條件下降低施工、養護、運營和交通管理等費用。